工程担保作为信用担保,其作用在于为风险难于识别或者资信不足的建筑企业提升信用,以促进工程建设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通过将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信用风险转移回风险源,工程担保能够促进债务人增强履约自律,从而保证合同履行。
从连带责任保证人视角出发,担保主体凭借自身的信用向受益人出具保函,同时也面临来自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相应的,工程担保全过程中的措施、程序、制度性安排都围绕着信用风险展开。
按照作用阶段,工程担保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保前和保后两个阶段:保前风险审查是在承保前对于担保项目风险程度的调查与评审,保后风险把控是在承保后对于担保项目风险程度的跟踪与控制。
其中,保前风险审查通过资料审核和实地调查对担保申请人及其担保项目的信用风险进行预判,从而对不符条件的被担保人予以拒保,并为保后风险把控打下基础。其事前把关的关键作用,对于担保主体开展工程担保业务而言至关重要。
工程担保的保前风险审查要点
通过资料审核与实地调查交叉验证,承保前担保主体应全面把握资信风险、项目风险与履约风险。
一、资信风险
(1)业主资信状况:复核银行征信情况,查验无理索赔历史记录、业主⼯程款⽀付担保保函情况等;
(2)承包商资信状况:核验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查询行业不良信用记录情况、工程履约担保保函情况等。
二、项目风险
(1)审查项目合同,避免虚拟合同、恶意欺诈以及工程挂靠或转包引起的履约风险;
(2)审查反担保协议,确保反担保措施合法,以及抵押物、质押物权属明晰;
(3)对比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等资料,明确是否有预付款、资金垫付需求等项目风险点。
三、履约风险
(1)财务状况:通过前一年度或当期经审计的财务报表,预测财务状况在长期和短期内的稳定性;
(2)运营状况:考察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以把握组织结构与管理能力,梳理在建工程项目数量以评估是否有余力承接新项目;
(3)工程业绩:查询历史业绩、施工地域、履约记录等,把握企业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