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刚开局,完美上演三连板行情的丹化科技,拉开了重组序幕。
1月19日晚间,丹化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丹化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很可能涉及丹化科技的控制权变更,为避免造成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丹化科技A、B股股票自1月20日开市起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3年,丹化科技筹划的两次重组均已宣告失败。
筹划重大事项或涉控制权变更
三连板后忽然宣告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丹化科技,给了诸多追高入场的投资者当头一棒。
1月19日晚间,丹化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丹化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很可能涉及丹化科技的控制权变更,为避免造成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丹化科技A、B股股票自1月20日开市起停牌。
丹化科技还称,公司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宣告停牌的同时,丹化科技还在股价异动公告中提示,丹化科技称受乙二醇价格下跌的影响,公司2019年度及2020年前三季度均发生经营性亏损,目前盈利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然而,停牌前的丹化科技,在二级市场受投资者追捧,在15日、18日、19日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且1月19日当天就吸引了6170.07万元资金买入(丹化科技龙虎榜买入前五名)。
据了解,丹化科技股票屡被游资借限塑令爆炒,但事实上,公司与可降解塑料相关的PGA业务仅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下游试验应用,后续还需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及工业化放大的技术问题进行论证,所需时间较长,未来公司的PGA项目及下游应用能否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丹化科技在去年12月份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中称。据丹化科技披露,从2020年前11个月的销售情况来看,公司试产的可降解塑料产品总计销售额仅600万元,占2019年全年营收比重很小。
即便丹化科技多次发布股价异常波动问询函公告,但依旧止不住投资者对可降解塑料炒作热情。自史上最严限塑令概念出台以来,丹化科技在最近约30个交易日以来股价上涨幅度超70%。
事实上,二级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炒作,始于2020年底。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0年底为该禁塑通知的阶段性实施节点。今年元旦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均已开始实施,要求超市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部分城市对农产品市场、餐饮、外卖等亦提出了同类要求。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国内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在未来2-3年内迎来快速发展期。“现用可降解塑料袋等产品主要是PBAT/PLA/淀粉复合材质,PBAT/PLA价格是普通PE/PP塑料的2-3倍,可降解塑料袋价格约是普通PE塑料袋4倍。2021年1月PLA(海正生物)报价已上涨12%至3.4万元/吨,PBAT(蓝山屯河)报价已上涨4.2%至2.5万元/吨。”对于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动力,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3年2次重组均告失败
过去3年,丹化科技实施过两次重组,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2018年6月1日,丹化科技筹划重大事项停牌,打算收购标的郴州饭垄堆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饭垄堆矿业”)90%股权。
不过历时9个月重组计划之后,丹化科技于2019年3月公告称,终止收购饭垄堆矿业股权,理由是“国内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次重组失败后,2019年6月份,丹化科技二次重组大戏拉开序幕,不过方案公布之后,公司董事兼董秘杨金涛投了否决票。除了杨金涛,另外两名时任董事李利伟、张徐宁也投了反对票。
而后,丹化科技依然公告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称拟以不低于3.66元/股的发行价格,向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100%股权,最终交易价格达110亿元。该项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政府变更为缪汉根、朱红梅夫妇,斯尔邦完成借壳上市。
然而此次重组仍以失败告终。去年9月22日,丹化科技宣布终止重组。丹化科技在公告中称经充分审慎研究,公司及交易对方认为现阶段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有关条件不成熟,经协商,交易各方拟终止本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