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雀巢用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权,徐福记成为雀巢的下属品牌。
1992年,台湾徐氏四兄弟在东莞建厂贴牌生产糖果,两年后注册了“徐福记”的商标,因为迎合了国民的审美与喜庆的中国风“过年糖”气息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通过与沃尔玛家乐福这些大卖场合作,采用专柜模式以及散装统一价的创新,四年后成为国内糖果市场的“老大”。
老大的敌人
虽然一路打拼成为细分市场行业老大,但徐福记周围群狼环伺,外有玛氏,亿滋,达能,费列罗,阿尔卑斯,不二家等国际巨头,内有雅客,旺旺,达利等国内品牌,贵为市场第一的徐福记却只有3%的市场份额。
巧克力没吃到
在国内大大小小的超市里,几乎你看到的巧克力品牌都是外资品牌,德芙(美国)、费列罗(意大利)、好时(美国)、瑞士莲(瑞士)、歌帝梵(土耳其)、士力架(美国)、明治(日本)、健达(意大利),MMS(美国)、雀巢(瑞士)
徐福记基本没有巧克力这一品类,苦于增长乏力的徐福记急于寻找突破点扩大市场份额,它看上了巧克力,一开始想自己研发,但没成功,于是就想借力打力,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雀巢出现了。
雀巢为什么愿意把自己的巧克力市场让给徐福记,因为在上述巧克力巨头里,雀巢的巧克力业务最不给力,雀巢主营品类的排位顺序是: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乳酪、巧克力制品、糖果、速饮茶等。
而雀巢愿意收购徐福记是因为雀巢自己的糖果业务比巧克力业务更差,而徐福记是中国市场糖果类的第一名。两者牵手一度被认为是强强结合,徐福记更是希望在巩固原有糖果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在巧克力领域有所斩获。
但是,徐福记没有等到品尝巧克力滋味。
糖果王输给了糖
联姻后,徐福记做了很多努力,和欧阳娜娜合作寻找流量,更换代言人向年轻人靠拢,更其他品牌出联名款,进军坚果市场。
可是徐福记错过了互联网红利,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进一步蚕食了徐福记本已脆弱的市场。
2017年,借助徐福记销售渠道顺利打入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雀巢,把曾经划给徐福记的巧克力品牌奇欧比重新收回到自己手中。2019年开始徐福记的经营数据不再单独出现在雀巢的财报中,归为“其他”类。
徐福记似乎已经被雀巢抛弃,就像银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