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梦梅
24%的利率红线或成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近年,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将消费金融与信用卡业务视作提升盈利能力、客户黏性的重要突破口。包括小米、美团、抖音等在内的一众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监管趋严,行业红利基本消失殆尽,消费金融行业已由前期蓝海市场转为红海市场。”11月7日,一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华中事业部负责人刘磊(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
近期,多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称接到窗口指导意见,监管部门要求各地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存量贷款也要在过渡期内调整完毕。
监管措施不仅于此。7月,“双减政策”出台,相关部门随后跟进,要求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导致相关培训贷业务明显缩量。此外,不少区域的地方金融监管局摸底小贷机构、消费金融机构排查“医美贷”存量情况。
多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行业监管趋严,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这些都将加速行业演变。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认为,金融监管趋严或降低信贷规模增速和信贷定价水平,行业竞争加剧将抬高消费金融公司的获客成本。
重压之下,消费金融公司纷纷谋求转型,希冀进一步挖掘市场空间,推出多种面向细分人群的消费信贷产品;或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线,谋求第二业务增长点。
监管政策趋严、竞争加剧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的控制,将会加剧行业竞争,加速消费金融行业的市场变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除将个人贷款利率控制在24%之内,央行在今年3月还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以明显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8月中旬,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在交易所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底层资产中禁止“医美分期贷款”入池。 此外,消费金融中小玩家还面临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进场抢食等挑战。
9月1日,四川银保监局发布批复称,同意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唯品富邦消金”)开业,这也意味着在6个月内唯品富邦消金将正式开业,第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即将上线。 近年,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重新把消费金融与信用卡业务视为提升获利与客户黏性的重要产品,加大渗透和投入力度。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认为,近年,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优势向头部企业集中,其他公司竞争力不足。如排名前三的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合计占比达到全行业总资产的50%左右。
互联网巨头入场,加快对消费金融的布局。自带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具有明显的获客优势,预计未来市场格局还会发生变化,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分化将愈发明显。
转型,道阻且长
时代周报记者对比主流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发现,大多数消费金融产品年化利率已处于24%红线内。
竞争激烈,展业遇到瓶颈,消费金融企业不得不考虑转型发展,发力新品和新业务线,以期打开新业绩空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不断推出面向特定细分客群的消费贷产品,各种产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6月,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线新产品“白领贷”、“精英贷”。“白领贷”主要客群为国企、事业单位的员工;8月,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锦程消费金融”)还上线了“烟草贷”产品。
这款产品主要面向从事烟草销售的经销商(如超市、商店的经营者),用于满足他们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官网显示,锦程消费金融曾推出车险分期、蓉易贷、驰聘贷、骑手贷、offer贷、天使贷、珠宝贷等,产品覆盖信用现金贷款、抵押贷款、消费分期多种品类。
消费金融公司向小企业主的信贷转型,也并不轻松。
“消费金融的产品同质化更严重。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机构的消费信贷产品在产品种类、办理手续、办理费用、针对人群等方面大同小异,没有太大不同。”刘磊称,此前出现的“彩礼贷”、“墓地贷”等这些产品,营销意味浓重,“消费信贷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大家只能在营销宣传上‘走偏门’”。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还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开始通过对外输出风控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拓展收入。如苏宁消费金融上线使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等先进技术重金打造的“智慧信贷”Sass服务平台。
该平台包含智能语音呼叫、智能机器人客服、多维度反欺诈管控、实时风险预警、客户身份生物识别、智能任务调度等技术,能同时实现为个人用户提供信用支付和贷款服务,为流量方和资金方提供智能化连接通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