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投资理财之前,我对保险的态度就是,好烦个球,但是有了一点投资意识之后,突然发现保险至少可以当个杠杆用。在人生最窘迫最需要钱的时候,用很少的钱抵消掉一个很大的风险。
我的买保险之路还是踩了不少坑,把糗事都写出来,希望我走过的弯路你不要走。
我两年前认识了A保险公司的一个销售,因为偶然见面聊过一次,她就加了我微信,聊天时了解我的情况后,就要来我家详细和我谈保险,我拒绝了她来我家的请求,但是说可以在我家附近找个地方聊聊,但是那天我家老大一直睡觉,我就答应她来我家了,她还买了一些水果,我也为她做了午饭。然后她就开始帮我分析家庭风险,还举了很多悲惨的例子,但我一直只是无所谓的傻笑,因为我知道激发恐惧可以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她一直跟我聊到了晚上,给我和老公还有我家大宝每人制定了一个寿险加重疾险,但是都只赔一次,保额30万,每年保费大人的1万左右,小孩的6000左右,都要交20年。晚上我老公回家吃完晚饭,就匆匆回去加班了,她当时带了pos机,虽然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今天不要交钱,但是她一直在反复追问我到底在担心什么,然后巴拉巴拉一顿解释,也就是无论我回答什么,她都有准备好的话术。她还一直强调有10天的犹豫期,可以无条件退保。
她一会儿打感情牌,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婆媳矛盾严重,老公游手好闲,婚姻无望,自己还得了很多病···一会儿又咄咄逼人让我买保险,而且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女人就该为自己着想,男人不可靠,保险才可靠,就差那句台词:你今天不买保险,以后小三睡你的老公,打你的孩子,你还没钱治病。
虽然她很卖力,但是我不是那种容易被煽动情绪的人,我一直在强调我今天头晕,要考虑一下,她一直强调你到底想考虑什么,担心什么?然后不让我有思考的时间,一直引着我的思路跟随她的方向,最后我就把大宝的保额降低到10万,这样每年2000左右,终于把“佛”送走了。
第二天我就觉得自己傻透了,然后就编了一个故事,说家里遇到财务困境,要退保,我做好了她不退就直接找他们公司解决的准备,看我态度坚决,她也就给我退了。
(下面我要加个情绪分析,嗯~还稍微有一点儿长~)
我自认为自己不傻,但是在一个专业销售的共情+展示悲惨遭遇+咄咄逼人的进攻下,居然签了自己不想签的东西。我跟老公说,我为此很生自己的气,他的回答倒是很意外,他说:“当时我不在家,只有你和她,家里还有小孩,她还很强壮,你签了也在情理之中。”他好像为自己当时不在家略感歉意,不管怎么说,他的一番话,让我开心多了。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怂,所以对自己有点怂的表现特别敏感,会窝火,会自责,还会讨厌自己。
老公那次的回答给他为数不多的情商加分了。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国外的儿童研究学者,来到中国后,他说:
中国的父母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缺乏对他们的情绪支持。
就是对方犯错后,孩子们本来就已经很低落有点小内疚的时候,父母大多会趁机教育孩子一番:“都跟你说了,不要那样,你看看你······”更有甚者,直接发怒:“你就是不听话,活该!”家长们都太高估责备的力量,却忘记了,如果你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你的老板本意是希望你能下次努力,所以他用很夸张的语气和非常严厉的态度劈头盖脸的把你骂一顿,让你尊严扫地······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我以前的领导们,突然有点理解他们了
当我像孙子一样被骂了一顿,我的内心是懵逼的,what,······what happened?
你的孩子如果被责备,也会是一脸懵逼的。
你的恋人如果被责备,也会想:what?········what’s wrong with you?
如果你的老板温和的对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下次加油。”那我听了,一定会感激涕零,卖命干活的。我对自己带的实习生就是这样的态度,永远看到她们的努力,尊重她们,维护她们的利益。
同事之间尚且需要用智慧去维护,亲密关系里的情绪支持更重要啊!
(偶然想到的情绪分析写完了,下面继续说保险哈 。)
跌跌撞撞的买保险之路,让我想清楚了一件事,就是我希望保险能为我解决哪些问题?或者说,我目前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而保险可以作为什么样的工具为我所用。
我有好多问题,首先,要赚钱攒钱,其次,要让手里的钱像滚雪球一样通过复利不断增加,再次,如果有家人罹患重病,我们正常的生活轨迹受到的冲击最小。而保险,只是一个工具,帮助解决第三个问题而已,想让钱滚雪球,需要系统的学习投资理财,至少对我来说,这两者没必要混在一起,所以我拒绝一切有理财倾向的保险。
我对保险的定位是,用最少的钱帮助我抵消掉经济最窘迫时期的巨大风险。
这个答案对应的险种是定期纯消费型的重疾险,以及家庭经济支柱的寿险以及房屋险和基本的社保。
我当初给大宝买的一款重疾险,保障期限是30年,分20年交,每年255元,重大疾病确诊就提前给付保额45万。也就是用每年255元钱撬动一个45万的保额,是不是很划算,不过是一顿饭钱,却在灾难来临时时雪中送炭,除了经济支持,更带来安慰和信心,比如舍得花钱用更好的药,如果国外对这种疾病有更舒适更安全的治疗方式,也更愿意尝试,灾难时刻的信心太重要了。
生完老二再想买这款,一查**保险官网,保额上限变成33万,保费还贵了不少,我去,估计是之前卖的太便宜了,觉得赔钱刷好评阶段已经结束了,要升(zhuan)级(qian)了。然后我就用我一贯的搜索方法搜,找到了另一款保障期限是30年,分30年交,每年170元,重大疾病确诊就提前给付保额50万。希望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它还在卖,因为凭直觉,这款保险的性价比也是极高的,而且他们家最近出了好几款性价比超级高的产品,以我对保险的了解,他们家现在的成人终身重疾险性价比能进全网前三名。
说到成人重疾险,先说个常识,就是家庭保障计划一定是要先考虑大人,再考虑孩子。
当时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家庭未来的资金情况,也就是在未来50年,家庭每年的总积蓄减掉当年支出,所得余额的图形,近似于一条斜向右上的直线,就是一个家庭在生完孩子后,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差的,假设刚生完孩子,家里就有大人生病了,收入锐减的同时,孩子未来二十几年的成长和教育支出压力还非常大,因为支出是一年一年的叠加啊!如果孩子出生后第20年家里有大人生病,就不必太担心了,因为孩子基本上可以自食其力了,至少没有之前那样叠加二十多年的支出,所以,我把家庭保险的期限都锁定在20-30年。其实我也喜欢终身的,但是贵啊。同样是30万保额,我现在买保障期限20年的定期重疾险,分20年交,每年交550元,如果买终身的,全网最低价每年也需要交接近3000,连续交20年,那也是6万块钱呢。我现在这个550交20年也才11000吧。
我要继续插播个情绪分析,就是刚才看了两篇出轨的文章,有感而发~
刚才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像我这样喜欢节衣缩食的女人,如果用老公出轨的心来对待自己,该买买该花花,也许最后的结果会更好。或者说,中国的传统女性都喜欢压抑自己的喜爱和理想,为家庭成员多付出,一旦其他人不按套路出牌,比如老公变心了,孩子青春期叛逆了,就格外失望非常委屈特别愤怒,这些委屈和愤怒如果表达方式不恰当,就容易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神经病,家人会更嫌弃这样的女主人,家人越嫌弃女主人越委屈越愤怒,很容易造成恶性循坏。
比如我以前经常想,要是老公出轨了,我立刻就去一个大城市,找一份非常喜欢的工作,因为之前做过偏心理学方面的咨询,体验挺好的,就是真正能够帮助到别人······然后,有一天,我蓦然发现,我只是因为孩子和老公,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总觉得自己要花更多时间照顾孩子,要支持老公工作。是潜意识里就默认了自己为家人付出的角色(好吧,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可是我也有梦想啊,其实我老公倒是没给我任何压力,是我的成长环境和文化烙印使然吧,潜意识里我默认女人就该为了家庭牺牲自己多一些,虽然没有人对我说你必须这样,但是那种文化氛围却一直在暗示我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过这样的生活。好像不这样就会有道德压力,会受到良心谴责的感觉。
那天又一次假设婚姻遇到麻烦后,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极端情况才去追逐梦想呢?我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实现梦想做点什么,就好像脑子突然开窍了。而且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坚持每周写一篇原创文章,读心理学相关的书,默写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想想怎样把书中内容运用到自己生活里,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比如我看完一篇育儿的亲子游戏介绍,就会在备忘录里记下来:要和大宝一起制作哪些游戏道具,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写清楚,越具体越好。
我一直希望到更大的城市做一份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最好能接触到一些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梦想要大,努力的每一步却要非常详细甚至琐碎,其实,用力过好每一天,就已经不容易了呢。
继续说保险,虽然我不考虑理财型保险,但是 如果你消费欲望特别强,那买房子还月供或者买返还型保险,都相当于强制储蓄了,反而是件好事。
我老公15年体检有胆囊息肉,后来自己消失了,当时在A保险公司咨询时,回执是需要加费,后来又咨询了弘康人寿(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保险,不过有地区限制)也需要加费,这就埋下了隐患。现在我所能找到的性价比高的重疾险,健康告知第一条都是:您的投保申请是否曾被本公司或其他保险公司拒保、延期、加收额外保费、索赔(因怀孕导致的可不用告知)?
还有房屋险,我本子上记着给我父母和自己家都投保了一百万的房屋险,当时是慧择网赠送的,也是一个销售各家保险的平台,应该是注册就送一堆保险,这个本来也非常便宜,几十到几百块钱,建议每年都要买,万一发生爆炸、火灾,里面的装饰装修也赔的。
把干货总结一下,
(1)如果你有攒钱理财的习惯,定期(20-30年)重疾险是最优选择,或者把买保险当成强制储蓄也行;
(2)如果你目前体检有健康告知中不合格的地方,尽量不要去咨询,一旦是加费的回复,以后好了,很多性价比高的保险也买不成了;
然后再随便聊聊,如果想找客观评价,知乎,豆瓣,论坛,贴吧,微博···或者百度“****+空格+经历”就能搜到别人的真实经历,这些都比利益相关者的介绍真实的多。我最近就想,我们的生活真的是被广告包围了,而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信息往往会忽视一些信息,突出另一些信息,而他们忽视的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我之前种草德国碧然德滤水壶,遂买之,在付款前一秒我去知乎查了一下,之后,果断关闭付款页面。想看一个东西到底好不好,找第三方的客观评价,一目了然。买保险也最好不要找保险代理人,因为之前工作时我曾经负责过大规模给保险公司招聘销售,我自己刚毕业那会也考过保险代理人证书(捂脸),通过他们购买的保险,保费肯定要比我们自己直接购买网销保险贵一些,这贵的部分本该是他们逐条分析我们的具体需求,提醒我们各种情况,制定最适合我们的保障计划,但现实是,他们有很大的KPI考核压力,业绩和奖金晋升直接挂钩,所以,你懂的。
我的性格是做不了销售的,因为那种制度会让我内心原本柔软的东西变硬或者消失,会改变我的性格,在我成为合格的销售之前我会先把自己讨厌死。 只能说,商品经济的发达促使销售这个岗位大量出现,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利益最大化和完全为客户着想本身就是矛盾的,而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员工的价值也就是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人性在忐忑中徘徊,然后挣扎,渐渐麻木,我听过做销售的朋友向我感慨,他说以前卖东西的时候,因为彼此很信任,客户想买两份,他不想让客户花那么多钱,就让他买一份······你看,人性的大部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色地带。就像当初威逼利诱我买保险的销售,她也不过是为了达成工作目标而努力罢了,但是很不幸,看似柔弱的我骨子里非常倔强,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能怪她选择了错误的猎物,谁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点欺骗的嫌疑或者刻意的包装呢?只不过是所占比例不同罢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借助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便利,做到信息对称,少交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