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说保险就是智商税,保险就是骗人的,也看到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都不愿意买保险了?到底该不该买保险?
说实话,笔者身边也有朋友老是推荐买保险 ,说应该在资产里面配置点保险以抵御风险,大多时候笔者都是一笑视之,不回答。原因嘛,倒也不是就觉得保险是骗人的,而是现在还不需要。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这个东西也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笔者就想在通过行业的视角来分析一下保险这个东西。为什么好多人不买保险了?
网上搜了一下资料,有人把保险分为三个视角:政府视角、企业视角、客户视角。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下面笔者就主要从企业和客户的视角谈谈对保险的看法。
企业视角看保险商业模式
从规模来看,目前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就是中国平安,2018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7196亿,实现净利润1074亿,净利润增速达到20.56%,保持较快增长。
截至今天,中国平安市值达到1.53万亿,仅此于工商银行的2万亿、建设银行的1.79万亿,中国平安也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公司。
这里笔者就以中国平安为例来说说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只看保险业务:
先看寿险和健康险。由于只截取的财报部分内容,表中数据单位是百万元,第一列为2018年数据、第二列为2017年数据、第三列为2016年数据。
可以看到,2018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已赚保费4655.83亿,营运利润为714.45亿,赔付支出847.13亿,营运利润率达到15.34%。
再看财产保险。
可以看到,2018年平安财险实现已赚保费2119.18亿,实现净利润122.74亿,净利率为5.79%,赔付支出1189.26亿。
先不说别的,就从赔付这一项就能看出,对于平安来说,寿险和健康险的赔付率要远远小于财险赔付率。
接着再来说说什么是已赚钱保费?在平安的财报中是这样定义“已赚保费”的,用保险业务收入减去分出保费和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笔者理解的是这样,平安通过销售保险获得收入,然后扣除一些有的没的费用就可以确认为公司赚到的保费了。
总之,以上是解决的保险公司钱从哪来的问题,有了这些钱保险公司还需要通过运营赚钱,这种运营保险公司几乎投向于金融市场。
平安获得的保费主要有几个去向,第一是以现金的方式持有,份额很小,只有4.1%的比例;第二定期存款占比7.2%;第三债权投资,主要包括债券、债券型基金等,这部分占比非常大,仅对债券投资就占到45.4%,超过1.2万亿;第四股权投资,占比在20%以内。
为了方便理解,再来回顾一下银行的赚取利息的模式,银行通过低成本获得存款,然后以较高的利息放贷,获得利差收益。
对应到保险上,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通过销售保险获得保费,然后将保费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那么投资收益率与获取保费的成本率之间的差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
从这个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应该更倾向于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保费收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比较复杂的混合型保险为主,不仅设计复杂赔付规则更复杂。
而单纯说是购买一种保险,条件发生就赔付,条件不发生就不再退还保险人,确认为保险公司收益,这种消费型保险就非常少。
客户视角看保险需求
这里,笔者想问大家一句,你为什么要卖保险?目的无非两种,一种是买一份保障,一种是作为一种理财方式。
没错,作为保险消费者,我们很清楚自己买保险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是当我们碰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推销员的时候,往往就搞不清楚什么样的保险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在推销员的推销下直接就忘记了自己买保险的初衷,因为推销员说的好像更好,不仅能买份保障同时还能获得收益。
但从市面上的反馈来看,这种直接满足保险人保障和理财需求的保险,往往是最坑人的保险。卖给你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找你理赔的时候就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就像最近董明珠说的,买保险的时候你忽悠人,赔偿的时候左拦右拦!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也获得很多网友的点赞。
所以,最近网上有人说的笔者很认同。买保险主要看你买的是什么?如果买的是返本型或者分红型保险,那基本掉坑里了,看起来划算,有事赔钱没事返钱,其实多交了很多钱,几十年后才能拿到手,发现利息还没有贬值快。
总结一下吧,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更多的保费显然就会不遗余力的设计很多复杂、看不懂的规则,从买保险的角度来看,又常常容易被保险推销员忽悠,看似既有保障又有收益,实际就是个坑。
总觉得吧,什么事情还是回归简单好点,搞那么复杂干什么?保险的本质不就是一种财务上的安排嘛,你说能保障什么什么,真要发生啥事保险能消灾避祸吗?
文:锐眼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