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团队的小伙伴,接待了一位客户。
听说了他的情况后,麦姐还挺感慨的,因为大多数人在买保险时,都踩了这样的坑。
我们在这里叫他小A先生,事情是这样:
小A在亲戚的推荐下,买了十几份各式各样的保险,本来以为自己的保障已经很齐全了。
麦姐把保单拿来瞅了瞅,好家伙,一顿投保猛如虎,一看保额二百五…
其中保额最高的一份,才2万而已…
麦姐表示哭笑不得,你说说——
万一不幸出事了,这2万元能干啥?
一直以来,麦姐强调最多的是,买保险就是买保额。
保额买够,才能有效对抗未来可能遇到的最大风险,买少了没啥用,派不上啥用场。这就是买保险的典型误区之一了。
除了这,生活中还有很多买错保险的情况。
麦姐大概总结了一下,今天就来跟大家具体唠唠。
首先,顺序不对。先给孩子买保险,而自己却裸奔;
其次,本末倒置。买保险的同时还考虑收益,把保障当成了理财;
最后,划错重点。关注保险品牌,多于关注自身的保障和财务需求。
接下来,一个一个来唠唠。
二
首先第一点,先给小孩买保险,自己却裸奔。
很多家庭在有了小孩以后,总想给他们最好的,会急着给他们买保险。
而保险代理人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会给孩子推荐很贵的保险产品,反观自己啥保障也没有。
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大人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只要大人努力工作赚钱,就能保障整个家庭正常运转。哪怕小孩不幸出事了,还能靠大人赚钱来应对风险。
但大人如果出事了,小孩又该去依靠谁呢?大人一旦罹患重疾或是发生意外,对于家庭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
因此,首先要配齐大人的保障,再去考虑小孩的。
正确的家庭保险配置思路为;大人>老人>小孩,这才是对家庭真正的负责。
其次,在买保险的同时还考虑收益,把保障当成了理财。
麦姐一直强调——保险是保险,理财是理财,不能混为一谈。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听信了代理人的说辞后,会选择购买带有理财性质的分红险、万能险等。
讲真,这类保险通常保费高保额低,甚至没有保额,那这样用什么去对抗风险呢?
万一真生病了,压根赔不了几个钱;等到去领分红的时候,收益还没有存银行高。
所以正确的选择是先配齐保障,再考虑理财。
对于成年人来说,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寿险是标配。四种险种搭配起来,才能有效的对抗风险。
当险种配齐、保障充足后,再去考虑理财。
三
最后,只关注保险的品牌,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保障。
很多人在买保险时,只认品牌,认为大保险公司才靠谱。
但所谓的“大公司”仅仅是广告打的多,名声比较响而已。
据各大保险公司,披露的理赔报告上的获赔率来看——
大公司与小公司基本没啥差异,获赔率普遍超过了98%。
所以保险公司是否为品牌,和理赔没有任何关系。
保险赔不赔,赔多少,是以保险合同为准的。
合同上写得一清二楚,与公司大小无关。
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产品本身的保障好不好。只有这一点,才和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好啦批判完了,但保险究竟该怎么买才不出错呢?麦姐总结了3大原则,来瞅瞅:
1.保障充足
这里说的就是买保险时,保额一定要买充足。
被保人出险时,保险公司都是按照合同约定保额进行理赔的。
如果保额没买够,没办法有效转移风险,也解决不了真实的家庭财务问题。
举个例子,去买重疾险时,只买了10万保额。
万一不幸患上了癌症,参考现代的医疗水平。
动辄几十万的癌症治疗费用,这10万块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客观存在的问题。
2.性价比高
买保险,并不是越贵的越好,在符合家庭需求的基础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用尽可能少的钱,去撬动更高的杠杆。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买保险这事,而去影响到原本的正常生活质量,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3.保障当下
说到底,我们买保险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当下,转移当下的风险。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宁可缩短保障期,也不要降低保额。
等以后预算充足了以后,再考虑加保。
Ps:
总的来说——
保险买错了,纯属浪费钱的同时,也起不了啥作用。
买对了,才能发挥出保障风险的最大效应。
文: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