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年金+万能”的保险产品形态受到了广泛追捧。保险公司愿意开发,营销员喜欢推广,消费者也愿意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面上几十家保险公司,此类产品组合有数百种,总销量超过了百亿规模。
不少消费者,也包括不少营销员,纷纷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开始纠结“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这两个概念。比如:
˙ 到底什么是“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
˙ 这个概念的实质含义、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消费者,到底应该关注哪一个概念呢?
˙ 如何看待“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的高低呢?
˙ 营销员,到底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两个概念?
敲黑板、划重点了!
只有结算利率与落袋相关
所谓“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是有投资功能的万能保险中的两个专有名词,前者的大名叫“最低保证利率”,意思是告诉你“万一保险公司投资失败,至少你还能拿回的部分”,而“结算利率”则是告诉你:看,经过保险公司的一顿实力操作,你的“真实收益是这个水平的”。
也就是说,前者是你买万能险之前就告诉你的,通常只会在宣传材料、条款、保险方案和保单上各出现一次,高中低三种假定的测算中最低的那个就是“保底利率”,会白纸黑字印在保险合同上,相当于官方承诺与担保的可预期最低标准;
而后者,是买了保险后,每个月都通过短信、电子账单、微信消息,或者保险公司的官网官微等向你汇报,相当于当前实际客户利益兑现的现行标准。不难看出,结算利率才是落袋的实际真实的收益。其利率高低直接影响消费者保单账户的鼓涨程度。结算利率才是真实的。
打个比方,男女双方谈婚论嫁,丈母娘来为女儿的婚后生活品质把关。女婿“买80平的房、购15万的车、每月上缴5000元的家庭公款等等承诺”,对丈母娘而言,这叫“保底预期”。婚后,女婿三月按揭160平的大HOUSE,五月开回来一辆50万的宝马,一到六月半年时间为家庭贡献存款10万!对丈母娘而言,这叫“真实兑现”。女儿真正享受到的,只有“真实兑现”,与“保底预期”无关。
在万能险这件事上,实际上的结算利率,不可能低于当初承诺的保底利率。所以,保险合同上白纸黑字印着的“最低保证利率”,对于消费者而言,安慰剂作用大于实质。
保底利率这么设计,更有利!
至于“保底利率”与“结算利率”之间的差异水平,市面上大抵有以下几种情况:
˙ 保底利率低、结算利率高,是成熟稳重靠得住的实力派;
˙ 保底利率高、结算利率低,明显不靠谱;
˙ 保底利率高、结算利率高,是吊到了金龟婿,还得看是否稳定不花心;
˙ 两者都低的……祝你好运吧!
某种程度上看,这就是不同公司“万能险”的风格,有些喜欢信誓旦旦,有些喜欢埋头实干。
那么哪种更好呢?我们不妨这样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跳高时,我们都习惯深深下蹲,蓄力更多,希望跳的更高。
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同样如此。
保底利率是险企投资必须要获取收益的部分,对此部分的投资必然偏向保守,追求几乎无风险的保本增值。高保底利率和低保底利率,留给投资团队的空间是明显不同的。投资领域,很多人信奉一句至理:给多大空间,就能创造多大收益。设定低的保底利率,反而能给投资团队更大的空间,选择更高收益的投资标的,择选更多、更灵活的优质投资组合,实现更高、更稳健的结算利率。
平安聚财宝,稳健的实干者
纵观目前内地险企的万能险保底利率和结算利率概况,平安聚财宝万能账户可被视为“低保底+高结算+低波动”稳健持续增长的典范。
在消费者这个挑剔的丈母娘的眼光中,平安更懂得敬畏市场、敬畏风险,所以宁肯选择做那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成熟女婿。其万能险资金受到了多地政府的支持,近6800亿的资产规模,布局于实体经济、国家战略、优质民企、民生普惠等领域,拿下了大量优质标的,为消费者者连续60个月提供高达5%不动摇的稳健收益!
比如:大型基建项目类的京沪高铁、四川藏区高速公路、粤港澳大湾区基建、一带一路相关港口基建、长江电力等,医药快消类的云南白药、上海家化、中国中药、盐野义制药等,不动产类的英国劳合社大楼、伦敦塔桥大楼、平安香港总部大楼等,地产类的碧桂园等……收获了大批优质投资标的的同时,有力地保障了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根据平安2018年报披露,单是从京沪高铁项目,平安就获得分红超过3亿。
笔者看来,保底利率低,也可以说是平安选择客户的标尺。了解并接受这一低调承诺的消费者,对未来有着更为冷静和理性看法,更能与平安的做事风格产生更多共鸣。
平安,为这个行业贡献了太多的标杆和人所不解的前瞻足印,可以预见的是,不做过头承诺、不哗众取宠,闷声给予贴心保障,将再度成为行家研究、学习之处,并将成为新的模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