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重疾-定期-终身
一. 寿险的初衷保障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很多人都知道,人寿保险的起源是海上保险里,拿人当“货”来保障的。其本质初衷是被保险人出险以后,被保险人价值归属者(受益人)获得与被保险人平安健康一致或近似的理赔金。
比如我是家庭的顶梁柱,那么比如我在50岁前,孩子的未成年阶段要承担家庭总计100万元的净收入,那么我就应该为自己投保一份保额为100万元的定期寿险,一旦我因为各种风险导致身故了,家人还有100万元的保障,可以让孩子正常读书,老人正常得到赡养。
二. 重疾险的保障变成了被保险人自己
与寿险不一样的,重疾险的健康责任,被保险人是受益人本人。通过重疾险的保险责任对照看,一旦罹患重疾险列明的病种,将会很容易导致失去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其保险保障的核心应该为我个人未来的收入。
同样比如我是家庭的顶梁柱,同样我50岁前,孩子的未成年阶段需要承担总计100万元的净收入,那么如果我为自己投保一份保额为100万元的重疾险,那么当我患上重大疾病时,我提前获得了等值的收入保障。继续承担了家庭义务。
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难道重疾险的保额不应该是用来抵扣医疗费用以及后续康复费用的么?
其实从重疾险的本意看,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肾病终末期这类疾病貌似也没什么后续康复的可能和必要吧。而且就保险保障本身来说,医疗费用本身就应该由医疗险保障,康复费用本身就应该由康复医疗和护理险进行保障,单单的重疾险保额既不够,又浪费。不够是指重疾险相对于医疗险来说高保费低保额,而且保险公司还要审核财务状况。浪费是指这一次性给付的钱明明干什么都行,为什么要反哺医疗费用呢。
三. 定期险与终身险的选择
那么我们从无论是重疾险还是寿险,其保障的都是收入这一结论看,定期险和终身险又应当如何选择呢?
同样保额的定期险和终身险之间的保费差异决定,终身险在70岁以前的保障能力完全无法与定期险相比。
这就产生了一个经典的问题,保险到底该保障更巨大的风险,还是更广泛的风险?
为什么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呢?
这是因为终身险存在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即在缴费期满后,尤其是达到一定年龄后,其保障的保额,可能已经低于保费同年度存入银行理财所产生的利息了。
但是呢?
这种假设又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银行理财不可能在缴费内出险的情况下产生保障功能。
所以,很简单的说,交费期内出险的消费者,终身险很好,持有保单数十年未出险的消费者,好像不如理财。
然而,交费期内出险的消费者,不如买定期险的消费者合适。但反过来。持有保单数十年未出险的消费者,又比买了定期重疾的消费者保障强一些。
说起来很拗口对不对?
但其实从数学上看,期望值并没有变,只不过是概率与对应取值变化了而已。
举个例子,
就好像1元猜硬币,猜中奖2元,
对比1元掷骰子,掷出指定数字奖6元一样,
看着完全不同,实际完全没区别。
四. 我如何配置的保险
首先,我必须强调,我不是个惜命的人,对我个人来说,患了重疾那么很可能会选择死亡,因此,我没有买重疾,只买了定寿。
当然,考虑到我的家人可能会花钱救我,我还配置了百万医疗。
但是,我也会鼓励我的家人投保重疾险,而且是终身重疾险。因为他们更加惜命,也热爱养生,那么终身重疾反而是年轻时得病有杠杆保障,不得病就当攒钱了。也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