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关注养生。
毕竟已经开始迈入30岁了啊!
还没赚够买房买车结婚的钱,但各类职业病、作息不规律让我们不得不为未来的疾病风险而担忧。
防止疾病?对不起,这个我可教不了你。生老病死可是大自然的规律。
最大程度的减少疾病的方式,就是规律作息、健康生活,但依然无法完全防止疾病。
我能教你的,只有如何解决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
很多朋友都已经知道,想要预防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配置重疾险和医疗险去规避。
那么能不能只买医疗险不买重疾险?或者只买重疾险不买医疗险?
很遗憾,并不能。
为什么?得从各自特点说起。
三点区分重疾险:
1.给付型保险,合乎条款,确诊即赔。
2.保额买多少,赔多少,还可以加上误工费,自主衡量需求。
3.只赔特定疾病,但可以保终身、保多次疾病。
三点区分医疗险:
1.报销型保险,合乎条款,事后报销。
2.保额高。用的多,报销的多,不用省治疗费——但仅限“合理”的治疗费。
3.什么疾病都能赔,保障期内不限次数,但赔完后可能无法续保,无法保终身。
接下来,给大家逐一对比。
对比一:理赔方式
重疾险是给付型保险,疾病只要确诊之后,没治疗也可以先拿到钱。
但医疗险就不一样,医疗险是报销型保险,意思就是先自己花钱,事后才能报销。
当然如今已经有些医疗险有垫付功能,还有直付医院网络可以在直接保险公司付钱,省了报销的时间。但是并不是所有医院都可以,这对我们看病治疗时选择医院就有了限制。
如果家庭的流动资金不足,那么资金的“时间差”是十分麻烦的。经常听到新闻和朋友圈的故事,一些家庭因为手术费、手术押金周转不到,医院死活不肯做手术,只能到处借钱。
如果家庭的流动资金还算充足,又觉得反正最终都能拿到钱,OK,那就关系不大。那么问题主要就是下面面一点。
对比二:理赔金额
重疾险的理赔是按当初购买的保额来赔的。保额买了多少,出险时就能赔付多少,轻症、中症也是按保额的百分比来赔。
当然买的越多,能赔的越多,但保费也越贵,所以要衡量一下自己需要多少买多少。毕竟咱们不是买保险来“赌”,而是转移风险,额度适当很重要。
除了治疗费用,我们一般还需要考虑因为患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比如因为不能工作准备的误工费,请人照顾的护工费,疗养期间的营养费等。
而医疗险完全不一样,它的保额是固定的,很高,但是只能负责治疗费。
可不是嘛,“百万”住院医疗险,一般保额都是一百万起步,可以说一般都是用不完的。
但是这么高的额度也无法为治疗以外的费用报销,这也导致了实际情况下,医疗险并不能帮我们解决所有费用。
甚至有些治疗费用,被认为是“非必要”的或是“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的话,也是无法用医疗险报销——比如进口药、私人医院、特需病房,这些优质医疗资源都不是“必要”的。
但重疾险的钱就很是自由,不限制使用方式,可以拿去私人医院看病,也可以预留未来的疗养生活费,甚至不看病拿去去旅游、留给家人,都是OK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医疗险可以保证如果是“必要且合理”的范围内,无论多少治疗都随意上,全“免费”;而重疾险,就要心疼一下了,毕竟花的钱就是自己口袋的钱咯。
对比三:可赔付疾病和次数
说到可赔付疾病,就是最大的区别了。
重疾险,顾名思义,只有重大疾病可以赔。
百万住院医疗险,住院和做手术可以赔。
从范围上来说,医疗险更广。因为有一些小的手术、小的疾病是重疾险不保的。
但是医疗险毕竟是短险,赔付完后有无法续保的风险。
比如一个早期疾病,对于重疾来说只是轻症,赔付轻症后丝毫不影响重疾的责任;但放到医疗险这里,却可能因此无法续保,从而以后的重疾得不到保障。
目前市面还有重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可以让重疾保障更全。可以说,只有重疾险才算是对终身的保障。
但重疾险也不是没有缺点。
多次赔付重疾的缺陷就是,每个疾病(或分组)只能赔付一次,同一个疾病是无法重复得到赔付的。除非专门附加的癌症二次赔付这一类。
医疗险,只要你是在保障期内,甭管你多少次,都能赔,不过一般很难用到——毕竟治病是有时间的啊。治个病,一两年不过分吧?但医疗险只有一年,长期医疗险也是最多6年,用着用着“免费卡”就到期了。
用游戏来比喻的话,医疗险就像是一次性护盾,帮你无条件抵挡人生中第一场疾病在第一年的所有费用。重疾险则是一瓶固定回血的药,当你遭受损失时得到固定数值的“回血”。
从杠杆上来说,医疗险可能更“便宜”,没准以小博大;但从功能上,重疾险才是最扎实的财富和保障。
只不过,重疾险的缺陷往往我们也需要通过医疗险来弥补。重疾险和医疗险,有条件都得配。
世界上没有一款产品能解决所有的风险保障问题,不同险种正是为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