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贷款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很多人都会用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资金需求,那在银行贷款,贷款的额度是怎么定的呢,在银行申请贷款后,10万和1万的额度是根据什么审批而定的呢?银行如何查看借款人的征信报告?本篇文章中搜贷吧来给大家说说。
银行如何看借款人征信报告?
信用卡,其本质上也是属于一款信贷产品,它是依托于消费场景的信贷,银行先行垫付,用户按约定时限还款买单。
央行作为金融的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个金融数据库,而从事金融借贷业务的正规机构都会将自身客户的借贷信息上传至该机构,成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简单来说,一旦你产生了借贷行为,比如办信用卡、贷款、房贷、车贷或者信用担保等行为,作为放款主体机构在都会在征得本人的同意去查询你的征信信息。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信用报告」,甚至于有些机构还会让你带征信报告来申请贷款。
「信用报告」基本囊括了个人的所有基本信息,大数据时代,银行不可能派个人天天在你家里蹲守着监视你,只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完成对你的「用户画像」。
基本银行机构会在直白在这四个维度来分析你,包含授信额度、逾期状况以及逾期金额、负债情况、征信查询次数。
潜在用意是从资质问题、信用问题、还款能力问题、资金需求以及潜在负债问题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授信额度,关于资质的问题。
资质这一块会看两方面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资金宽裕程度。
经济条件体现在你的职业信息,比方说你是企业法人还是上班一族,属于哪一个行业,自身又处于哪一个岗位,也就是判断你的收入状况。
一般来说,大企业比小企业要好,有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企业比没有的要好,管理岗位比基层岗位要好,上班族比小公司个体工商户要好,有资产的比没资产的要好,女的比男的要好,工作时限长的比短的要好……等等。
当然,这里肯定有人要不明白,上班族为什么会比小公司个体工商户要好呢?在我们的认知里面这些当老板的资质肯定要比上班族好多了。主要问题在于,做生意就意味着风险,可能亏本,特别是那些小本生意的,抗风险能力差,对于银行而言,同样一笔授信额度,有更好的客户选择,就没必要把「风险」揽在自己身上。
直白讲,银行不同规则的设定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这都是血泪经验教训在里面的。
以前疯狂的时候,那些中介机构皮包公司为了赚钱,包装了一大堆「优质客户」来坑银行。经验和规则就是这么来的。
那为什么女的要比男的好呢?因为据数据显示,女性的传统理财意识比男性强,还款意愿也比男性强多了。因此这里存在着歧视链,但是事实是如此。
资金宽裕程度体现在你拥有了多少家的信用贷款,刨去日常生活开支,还不还得上。如果征信报告上其它行还有很多沉睡额度,大概率你「拆东墙补西墙」也还得上。银行才不管你从那里拆借钱来还它家的,只要你还得上。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房产中介公司会让你在办理房贷审批的前三个月把手头的信用卡、信用贷款都给还上,不然银行也有可能认为你购房的首付款都是刷信用卡付的。
没有宽裕资金意味着你可能拆借它家的贷款来补你另外的窟窿,银行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它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可能是雪中送炭。击鼓传花的游戏它是拒绝接最后一棒的。
第二、逾期状况以及逾期金额,你的信用问题。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按时还款是信用的基石。有借不还或者忘还,银行会基于恶劣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惩戒措施,或降低或收回授信额度。
新的贷款机构在审阅报告时,会查看你近两年在其它机构的还贷情况,这里就存在一个参考的问题。本身,它还没给发放贷款的时候,也不知道你这个人的信用情况,所以只能依据其它机构展现的信息来分析。
一般来说逾期看两年,信用存5年。也就是信用报告上会显示你近两年的逾期状况,以及5年的信用状况。
注意,这里通常会有个误区,有人认为自己借了一笔钱没还,5年后这笔记录就会消失了。事实真是这样吗?肯定不是,这里的5年是指你贷款结清后留存5年,也就是一直不还,一直会显示。
在这里,有人会说我因为某些因素忘记还了,银行会这么记仇不给我批贷款了吗?银行在逾期这一个维度,会参考三个信息,第一是宽限期,第二申诉,第三是时间范围,恶劣程度。
也就是如果你是最后还款日那一天忘记还了或者还少了,一般只要在它们的宽限期内还上,银行也不会判定你逾期。
第二是申诉,这个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某些人因不够减免信用卡年费的条件,也就是长时间不使用信用卡导致扣费忘记还产生了逾期。这个通常申诉是可以找客服解决的。记住,信用卡是有年费的,减免是有条件的,千万不要傻乎乎申请一堆,结果年费都压死你。
第三是时间范围、恶劣程度。在这里记住一个信条,不存在近乎完美之人,如果有,这个「完美之人」就是个问题。因为「逾期」才符合人性,而「不逾期」基本等同于刻意而为之的反人性,这里就存在着动机不明的风险。
银行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基本就是零容忍的,也就是宁可错杀,也要规避掉。再说,从你身上赚不到逾期产生的滞纳金、消费利息等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侮辱。
当然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那些刻意而为之打造完美形象,别有动机的「某些人」,因为这些人就是为了薅羊毛,借钱不还的。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银行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潜规则上不给福建某些城市以及广东某些地区的人办理信用卡或者贷款。别问,问就是你懂的,都是血泪教训。
第三,负债情况,还款能力的问题。
一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所处的行业、职位以及工作年限,还有其它等等。
也就是说,银行为了防止你多头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怕你还不上,所以要了解清楚你的债务情况。
核心就是从「职业稳定」、「资产状况」来考量。
这里有个基本负债比算法:已有贷款月供金额+已有信用卡最低还款额=月负债还款总额,负债比=月负债还款总额/(月收入-基本生活开销)。
如果负债比达到50%以下,说明这个人还有借贷空间,如果借贷比达到100%甚至以上,就说明这类客户属于高危的劣质客户了,还不上的风险就很大。这也是台面上能看到的信息,前些年很多贷款机构因为本身资质问题,上不了征信机构,因此这场博弈存在着隐藏风险。
极有可能这人在征信一片空白,实质行已经把那些不上征信的网贷机构都走了一圈了。而这些人恰恰就是「老手」伪装的「小白」,这也是银行并不待见「小白」得原因。
因为未知就代表着风险,而银行是厌恶风险的。
按理来说,房贷本身应该要算在负债这一块,但是在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看来,有房贷的客户却被当成了「优质客户」。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至少在你偿还不上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房产质押来还。而没资产的客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也很难拿他怎么办。
所以在这一点上,有资产的人会比没资产的人在评分上会高一些,直接影响贷款审批的通过率和额度。
我那个批10万额度信用卡的同事,深圳还供着一套房,批1万的同事则啥都没有,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征信查询次数,资金需求以及潜在负债。
征信报告会显示你近两年的被查询记录,包含你个人以及贷款机构。
一般来说,谁没事会去查自己的征信,所以贷款审批都会看你近半年的查询记录,查询原因一般有:贷款或信用卡审批查询、贷后管理查询、担保审批查询以及个人查询。
现在手机方便,经常有些人会看到推送的贷款APP广告信息去填写个人信息,以为只是好玩,啥都不看就一直点「同意」,殊不知,只要你同意,你的征信就被查询了一次。自己把自己玩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