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贷款世界行走,我们最常关注的是贷款产品的申请条件,以此来判断自己申请贷款能否一步到位,闯关成功。殊不知,这背后还藏有一定的隐性条件没有说,警示牌没有立。
1.认为贷款政策有商量的余地
有些贷款产品看起来实在是表现抢眼,要么是价格令人感到怦然心动,要么是申请门槛感觉是为自己量身打造,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低利率和低门槛往往无法合二为一,为了让其看起来更加完美,化身为心目当中的神产品,于是有些借款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了此款产品,思量着在不满意的地方,与对方商量着来。殊不知,贷款市场不是菜市场,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风控部将政策敲定后,信贷员便只有听之任之的份儿了。所以说,挑选产品要以适合自己为原则,切不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否则只是浪费了时间与激情。
2.客户就是上帝态度蛮横我乐意
似乎在各行各业都流传着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然而贷款界走的却是吃软不吃硬的奇葩路线,所以说,如果客户逆道而行,一副蛮横的态度求贷,恐怕大多会因看着不顺眼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被拒贷。究其原因,求贷时都是那么的蛮横无理,那么催款时可想而知会有多么艰难。因此,哪怕你资信良好,各项硬实力都经得起推敲,也要摆出一副和气生财的友好态度。
3.递交虚假材料试图蒙混过关
可以说,递交虚假申请材料,绝对是在质疑金融机构的专业,是白费功夫、浪费时间的表现。究其原因,所有材料都能追溯到最初的来源地,一查就真假立辨。比如,致电电话局查明你在贷款申请表上留填的公司电话是否真实;再比如,致电你所在的公司,与人资资源核实收入证明上的内容是否属实;又或者,要求你登陆工资发卡行的网上银行,与你所递交的银行流水内容进行核实。总之,一切的一切,金融机构都好像在说“你有招数,我也有攻破你的招数,还是老老实实的照章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