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助学贷款经历被获知
市民王先生读大学时曾经申请过一笔国家助学贷款。他没想到,毕业多年以后,骗子居然利用他这个经历来进行诈骗。
王先生介绍,7月21日,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因为响铃时候没有提示为可疑电话,王先生就接听了。电话那头自称是“京东客服”的工作人员,询问王先生多年前是否有申请过助学贷款。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该客服人员说因为国家政策,必须由王先生亲自注销京东白条上边的贷款额度。
“验资”过后,钱进了骗子账户
王先生回忆,其后,该工作人员和他通过腾讯会议APP进行沟通。工作人员首先向他出示了“身份证明”和“工作证”,然后出示了一些号称是证监会和银监会的材料。
“这些材料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一时间很难分辨”,王先生回忆说,在经历简单的几轮操作后,对方说王先生在“微粒贷”平台的额度也需要注销。注销方法是先把微粒贷的额度提取到自己的银行卡内,然后尝试向另一个“验证账户”“验资”。
王先生说,对方首先提供了一个“验资账户”,王先生操作转账后,注册手机收到一个验证码。对方提示,60秒后,这个验证码就会失效。王先生鬼使神差地输入了验证码,结果瞬间钱就转到了对方账户。在银行短信提示大笔金额被划走以后,王先生感觉事情不对,马上到邻近的派出所报案。但就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这笔钱已经被转到多个账户并被人在国内其他城市提走。
王先生介绍,自己损失的金额接近16万元,目前已报警处理。他表示,骗子知道自己申请过助学贷款,让他一定程度放下了戒心。其后的“验资”过程,又利用了银行短信的一些不常了解的规律,“非常隐蔽”。
搜贷吧提醒五种诈骗手法
就近期部分诈骗案件,骗子都伪装成“京东金融工作人员”。京东金融近日也发布公告,提示近期接获警方通报,有不法分子冒充客服人员进行诈骗。
该公司提醒,以下几种情况属于诈骗:
1、要求共享屏幕填写个人信息;
2、要求注销京东白条或者调整利率;
3、要求注销校园贷款额度;
4、声称可以修复征信;
5、要求借贷后向对方转账。
据警方介绍,许多电信诈骗中,伪装成“客服人员”的骗子会主动报出自己的工号信息,彰显真实性。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报出一些不法渠道购买的个人身份信息、用户的隐私信息,让用户对自己的身份深信不疑。在实施诈骗的后续操作中,有些骗子还会进一步向用户索取银行卡号、验证码等“补充资料”。这些都是诈骗分子的惯用套路。
搜贷吧提醒,市民对这些不明来电要保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原则,如遇诈骗可迅速拨打110报案。